我市四条视频桩收费道路上线

来源:青岛财经日报 2017年12月11日 版次:A05 作者:

本报讯(记者 杨宁)近日,记者采访获悉,根据市城管局、公安局、物价局相关公示文件,青岛市政空间城市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所属市内三区和崂山区等35条道路约4000个停车泊位已取得停车收费运营资质。今日开始,对市南区隆德路、市北区浦口路、李沧区南崂路和崂山区海龙路将进行道路停车收费,其他道路也将陆续展开收费服务。据介绍,新上线的的四条道路分别位于四个区,具有比较高的示范作用。视频桩作为智能化管理设备,具有信息传递更及时、更准确的优点,能够保证平台数据准确,所以在智能化道路推进中,首先选取视频桩道路车场。明年计划在市南区、崂山区和城阳区的25条道路上建设视频桩。
  视频桩作为第三代智能设施,区别于第二代的地磁感应器,具有智能化程度高、使用年限长、人工成本低的特点。在停车收费管理方面,具有停车后自动识别拍照、自动拍照上传的功能,提高了管理效率,降低了人工劳动强度。
  据了解,市南隆德路为74个泊位,市北浦口路为52个泊位,李沧南崂路为18个泊位,崂山海龙路为155个泊位。具体收费标准为:浦口路、南崂路为二类收费标准,每小时4元,每天20元封顶,前15分钟免费。隆德路、海龙路为三类收费标准,每次2元/4小时。12月11日-13日三天进行泊位试运营,对停车秩序进行规范,不收取停车费用,从12月14日开始正式展开收费。
  城市物业公司对这些道路泊位进行了智能化改造,对停车泊位进行编号,在路边建设了智能停车管理设备——视频桩。这些视频桩通过侧向识别设备、无线传输技术将现场数据传输给后台的“慧停车”运营平台进行监管。通过视频桩智能收费模式实现自动计时。车主离开支付费用时,可使用APP、微信、支付宝等多种线上支付方式,有效避免人工管理在停车计时、收费上可能存在的不规范现象。
  工作人员提醒市民,因视频桩为智能泊车设备,自动进行计时计费。如果驶离前不缴费,后台就会产生欠费记录,工作人员会向车主催缴费用,连续累计多次仍然不交费的车主,“慧停车”系统将会把该车拉入黑名单,管理单位可向法院申请相关追缴程序,若车主持续拒缴,将会影响到其个人征信。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