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青岛财经日报 2017年12月11日 版次:A05 作者:
本报讯(记者 封满楼)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18年度公务员招考笔试昨天举行,青岛市设立了26个考点进行了笔试。今年地市级申论考题主题为“试谈有与无”,副省级申论则是“科学文化和古历史是想象力的源泉”,“作文没写完,考懵圈了!”这是不少考生对今年国考考题反应。正是基于今年申论考题的主题,不少考生笑称:“学哲学和建筑学的考生有福了!”
“万金油”专业今年难选岗
今年全国共有120多个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单位计划招录公务员2.8万余人,其中涉青73个职位共招收101人,比去年的招考人数减少了六成。主要是税务岗位招考人数大幅减少,从去年的230人减少到24人。
“以往国税系统的岗位是我们会计专业的首选,可选择的岗位多,选择余地比较大,而今年税务岗位大幅减少,所以选岗难度增加了不少。”来自青岛大学会计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小王告诉记者,上一届毕业生班级中大约有近一半同学参加了国考,而今年由于岗位选择减少,所以班上报名国考的只有1/3,其余的转向考研或考事业单位。小王最终选择了山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的一个财务会计岗。“虽然今年报考人数总数少了,但是‘万金油’岗位也少了很多,大多数是海关、海事、铁路等专业性较强的岗位,会计、文秘这样的万金油岗位报考比例反而增加了,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报考难度。”小王表示。
记者了解到,虽然今年青岛市国家税务局在青招考的公务员人数减少,但是青岛市国家税务局系统前不久公开招聘50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其中绝大部分岗位是面向2015年及以后年度毕业的高校毕业生招考,所以在一定程度
上分流了部分考生。
行测判断推理最“烧脑”
昨天上午11时结束了行测的考试,记者采访考生了解到,从题型题量上看,今年副省与市地总题量分别为135个、130个,具体小题型的分布也基本与去年吻合。其中副省级考题总共涉及到了政治、法律、科技、地理、经济、哲学、生物、天文、历史人文等知识模块。而且每一部分所占分值比例与往年略有不同,往年科技、历史人文是重头戏。但是今年副省级常识中各个知识模块所占比例比较平均。
“考前准备了不少关于党的十九大方面的考题,但是行测没有考察十九大理论性知识,但是涉及了十九大所提及的中国自主的科技成就以及民生部分内容。”考生小项回忆说,其他知识模块还考察了民族文化、气候特征、天文等知识,这些内容都是高频考点,还涉及一带一路、网络点餐等热点话题。当然,今年国考常识也不乏一些奇葩题,比如把诗词、地图与地理相结合。
从难度上看,副省与地市级考题与往年相比难度并不大,尤其是资料分析,很多考生形象地比喻说:“资料分析难度‘一颗星’,常识判断难度‘一颗星’,言语理解难度‘两颗星’,判断推理难度‘四颗星’,数量关系题没有做。”
申论考题“试谈有与无”
“作文时间太紧了,没做完。”昨天17时,完成申论考试的考生走出考场后吐槽说,今年申论考题是根据给定资料提到了老子关于“有”和“无”的观点,围绕给定资料反映的城市建设理念中的问题,联系实际,以“试谈有与无”为题写一篇文章。
“我认为有是实际存在东西,无是超出物质层面的作用,”考生小张这么认为,用陶土做成器皿,有了器具中空的地方,才有器皿的作用。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有了门窗四壁内的空虚部分,才有房屋的作用。所以,“有”给人便利,“无”发挥了它的作用。正是基于今年申论考题的主题,不少考生笑称:“学哲学和建筑学的考生有福了!”
中公教育专家介绍说,今年国考申论考试聚焦城乡发展,与当前社会发展形势紧密相接,是对当前城市与乡村存在的种种问题的反思,将老子的“有无”思想应用到城市发展理念中,主题有深度,符合国考历年特点。
另外,副省级申论考题则是“考察科学、艺术与古文化对想象力的作用”,考生小李表示,从题干中,可以清晰地把握作文的写作角度,也就是“科学、艺术、古文化对想象力产生的重要作用”,所以此次申论作文的写作只要围绕这方面分析,就不会偏离主题。
笔试成绩明年1月公布
公共科目笔试成绩及最低合格分数线可于2018年1月中下旬在考录专题网站查询。8个非通用语职位的外语水平考试成绩和银监会、证监会特殊专业职位、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职位专业科目考试成绩也同时在考录专题网站上查询。对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职位、基层职位和特殊专业职位等,在划定最低合格分数线时将予以政策倾斜。此外,通过公共科目笔试最低合格分数线的人数与计划录用人数比例未达到规定面试比例的招考职位,将进行调剂。调剂职位及调剂相关事宜,在公共科目笔试成绩公布后,通过考录专题网站面向社会统一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