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打造东部地区转型发展新增长极
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总体规划发布,突出“一个目标一个布局三大突破三大动力三大支撑”

来源:青岛财经日报 2017年12月15日 版次:A03 作者:

本报讯(记者 姜吉吉 陈璐)昨日,我市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青岛市建设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核心区总体报告》、《青岛市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总体规划》,今年以来,我市打造国家东部地区转型发展新的增长极,新旧动能转换全面提速,重大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效。1~10月,1200个投资亿元以上项目中,已有1067个项目开工在建或竣工,占88.9%。200个市级重点项目全部开工在建,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于全国、全省0.7、0.2个百分点。服务业投资增长25.4%,高技术投资增长19.3%,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32.9%。

  强化功能区引领

  我市构建“四区一带多园”引领、全域联动的新旧动能转换布局,探索国家战略承载区先行先试、老城区有机更新示范和县域经济转型升级新路径。西海岸新区、蓝谷核心区、高新区、胶东临空经济示范区四大国家战略承载区率先发展。
  西海岸新区集中推进600个重点项目,总投资达到5000多亿元,华大基因北方中心启用,联通大数据中心、阿里云大数据学院签约落户,预计生产总值增长11%左右。蓝谷核心区推进国家海洋设备质检中心、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基地、中船重工725所海洋工程装备研究院等重点项目建设,新引进院士、千人计划专家等各类人才300余人。
  高新区成为国家第二批“双创”示范基地,新集聚腾讯双创小镇、百度(青岛)智创基地、中兴科技园、华为云计算中心等新动能项目。胶东临空经济示范区新机场航站楼主体封顶,落户航空制造维修、首都航空总部基地等20个重点项目。统筹编制胶州湾老城有机更新示范带总体规划和8个片区规划,催生新消费、新制造、新资源。
  崂山区持续实施“三个一百”工程,新引进各类金融机构124家,获批全国虚拟现实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和首批健康旅游示范基地;李沧区依托国际院士港新签约院士60名、海外科研院所4家;城阳区推动世界动车小镇、启迪云科技、国科健康科技等城市发展单元建设;市北区依托“区块链湾”集聚了布比、众签等30余家企业;市南区新引进中信国安、海航资本等10家区域总部。加快国家级、省级园区转型升级,建设高端装备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莱西新能源汽车月产突破万辆,即墨一汽大众第一
  辆试生产车下线,平度率先打造“农创平度”
  品牌。

  产业转型升级提速

  以“双百千”行动为统领,“一业一策”谋发展,我市实施产业集聚提升、要素供应创新等六大行动,做强做高优势特色产业、培育壮大新兴未来产业、改造提升传统支柱产业。1~10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4%,高于全国0.7个百分点和全省0.4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1.5%和11.9%。在装备制造业中,汽车产业产值增长26%,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增长15.9%,机械装备产业产值增长14%。高技术产品中,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500%以上,城市轨道车辆产量增长102%,智能手机产量增长36%。规上服务业30个行业大类增长面达到86.7%,战略性新兴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4.2%。
  突出大项目招商,建立总投资过万亿元的新旧动能转换重大项目库,开展“千个项目进现场、项目进展月调度、项目提速大督查”活动,新增签约项目621个,总投资3951亿元;实际使用外资65.2亿美元,增长10.3%,占全省的46.96%。中国船柴、空客直升机、华讯方舟天谷基地、华红湾旅游度假区、一汽新能源商用车、力神动力电池、浪潮青岛研发中心、宜家家居等一批大项目落地。三季度末全市“新经济”法人单位12.9万个,占全部法人的43.4%;其中,“四上”“新经济”法人数4352个,占“四上”法人总数的43.8%。

  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发展

  市场主体成长提速,我市出台《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优化政务环境的意见》,开展“降门槛、减环节、增效率、严监管、全网办、优体制、慎用权”七大行动,实行“一窗受理”“四十二证合一”和全程电子化登记,推行“全链条办理”“一站式办结”,“办多件事、跑一次腿”,近年来全市行政审批事项由799项削减至326项,市级行政权力事项由8780项减至3843项。出台《关于大力培育发展市场主体加快发展民营经济的意见》、国企改革30条等高含金量政策,促进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1~11月,全市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27.8万户,净增17.2万户,总量达到117.7万户,增长17%,其中企业达到41.3万户,增长19.3%。5户企业在境内外上市,21户企业在新三板挂牌。
  聚焦人才、知识、技术、资本等创新资源,推动新经济发展。新引进各类人才11.7万,其中,新增千人计划专家27人,泰山学者40人,泰山产业领军人才30人。新引进西北工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高等院校,中航九院、中科曙光等高端研发机构,近几年累计引进高等院校和研发机构超过60家,全市国家、省、市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载体突破1200家,国家级孵化载体达到115家。推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加速与产业融合,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发展。

  留住40万大学生创新创业

  在新旧动能转换的总体规划中,我市重点突出“一个目标,一个布局、三大突破、三大动力,三大支撑”,规划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
  一个总体目标即发挥青岛海洋科学城、战略母港城、国际航运枢纽和国家沿海重要中心城市综合功能,争取在创新前沿、要素集聚、企业培育、产业升级上率先突破,当好全省经济发展的龙头,争创国家中心城市,努力建设国际海洋名城,发挥在全省新旧动能转换中的排头兵、驱动器、示范区作用,打造国家东部地区转型发展新的增长极。
  一个转换布局就是强化西海岸新区、蓝谷核心区、高新区和胶东临空经济示范区四大国家战略承载区、胶州湾老城有机更新示范带和胶州、平度、莱西等国家省级开发区“四区一带多园”引领,全域联动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经济实力位次前移、创新能力向国际水平迈进、产业结构迭代更新、营商环境达到国内一流。
  三大突破方向就是实施“双百千”行动和“一业一策”计划,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做强做高优势特色产业、培育壮大新兴未来产业、改造提升传统支柱产业,促进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三大转换动力就是以创新、改革、开放作为三大动力,全面激发社会创造力和市场活力,释放发展潜力。
  三大支撑保障就是立足补短板、增优势,强化人才智力、制度环境、基础设施三大支撑保障。突出“高精尖缺”导向,推进百万人才集聚行动和高校引进提升工程,留住40万驻青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力争2022年人才总量超过230万人、在青高等教育机构达到50所以上。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推进简政放权,创新市场监管机制,完善法治保障服务,打造信用青岛,营造包容支持创业创新和推动传统产业提质增效的制度环境。加快新机场、济青高铁、青连铁路等重大交通项目建设,完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重大水源工程。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