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青岛财经日报 2017年12月11日 版次:A02 作者:
本报讯(记者 杨宁)推行错峰收运、定时定点收运、进楼院收集等优化垃圾收运的工作模式;实行垃圾桶统一管理,社会单位、餐饮行业和街道办事处的垃圾桶全部由环卫部门“一家管”,统一垃圾桶的规格、颜色和型号等……今年我市以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打造“洁序净美”的城市市容环境为目标,全面开展“建设美丽青岛”活动。美丽青岛,环卫先行。12月8日下午,青岛市环卫精细化管理西海岸观摩会举行。市环卫主管部门从环卫管理体制、工作模式等深层次问题入手,推出了垃圾收运工作改革、环卫管理体制改革、环卫管理重心下移等一系列改革措施,目前各项工作均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扫二冲三吸”地面整洁不留痕
各类环卫新能源车辆绿色提效
记者在观摩会现场看到,道路保洁机械化和人工作业分工越来越细,主干道由机械清扫车配合洒水车、吸污车一起作业,“一扫、二冲、三吸”,地面冲洗后的污水同时被吸走,地面整洁不留痕。同时,西海岸新区人行横道冲洗也配备了专业神器——“高压清洗车”,环卫工人用高压清洗车自带的高压水管快速、高效冲洗人行道。此外,道路中央的护栏也通过多功能护栏清洗机,被清洗得整洁靓丽。
环卫专业作业车辆在西海岸市容环境日常精细化管理中发挥了很大作用,垃圾桶收集车、餐厨垃圾收运车、电动型扫路车、冲洗车等各类环卫新能源车辆按照既定的运行路线有序实施规范化作业,提高了垃圾收运、道路保洁工作效率,大幅降低了运营成本。天然气垃圾压缩车等新能源车辆,作业时几乎不产生烟尘,污染排放大幅降低。西海岸新区的居民真切感受到居住小区变得更加整洁、出行道路更加干净、生活环境更加美好。
深入推进垃圾收运工作改革
垃圾桶退路进院统一管理
近年来,城市生活垃圾量不断增大、成分越来越复杂、城市交通日益拥堵,原有生
活垃圾收运模式存在扰民、堵路和清运不及时等问题。为解决此问题,青岛市环卫主管部门组织了城市生活垃圾收运方式优化改进试点,先后推行了错峰收运、定时定点收运、进楼院收集等工作模式,取得了一定成效。今年10月份,正式下发了《青岛市环卫收运体系改革实施意见》,全面展开生活垃圾桶的规范管理、垃圾收运模式的优化改进、新能源收运车的推广应用等工作。垃圾桶规范管理,主要体现在对占用主次道路车行道、人行道的垃圾桶实施退路进院,次干道确无条件退路的,通过绿化、围挡等方式,实行隐蔽设置,确保干净、美观、实用;实行垃圾桶统一管理,社会单位、餐饮行业和街道办事处的垃圾桶全部由环卫部门“一家管”,统一垃圾桶的规格、颜色和型号等。截至目前,已完成全市790条主次干道垃圾桶退路工作,涉及2668处桶点、13627个垃圾桶。记者在西海岸新区珠江路凤凰城小区看到,小区内垃圾桶设置规范,实现垃圾桶退路进院,环卫部门通过采用“桶车对接”和“车站对接”的垃圾清运模式,完善垃圾收运流程。记者了解到目前西海岸新区垃圾桶退路共涉及主、次干道82条,其中主干道25条道路已全部完成垃圾桶退路验收,垃圾桶退路合格率达到100%,其余57条次干道道路已完成垃圾桶退路52条,垃圾桶退路合格率达到91%。
城市管理执法力量下沉到街道
环卫管理落实到“最后一米”
推进城市园林环卫一体化改革。当前,市区范围内主次干道、背街小巷、绿化带、河道的卫生保洁均由不同的单位和作业公司负责,经常出现相互扯皮、推诿现象。为解决此问题,西海岸新区对全区园林、环卫力量资源进行重新整合,成立园林环卫养护总公司,设立14支园林环卫作业队,下沉到14个街道办事处。依据“一图一册”划定范围,实施园林环卫“1+N”管理模式,由园林环卫总公司统一组织市政设施养护,14个作业队及管理网格实行片区管理、具体实施。作业方式由以前“单兵作战”向现在的“协同作战”转变,明确了责任分工,整合了力量资源,减少了推诿扯皮,达到了减员增效的改革目的,对推进全市园林环卫一体化改革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积极推进城市环卫管理重心下移。我市围绕创新城市治理方式和高效管理模式,全面推进城市管理重心下移,将各区城市管理执法力量下沉到所属街道。西海岸新区同时将区级部分城市管理职能下放至街道,明确街道社区对城市环卫管理的主体责任,厘清责任和权力清单,实行事权责一致,细化完善了街道社区对辖区城市环卫管理的权限、职责、内容、范围和标准等。西海岸新区各街道成立城市管理中心,整合工商、食药、执法、物业、园林环卫等部门力量,形成对城市环境卫生管理的整体优势。同时,通过建立精细化、智慧化的管理网格,将街道环卫管理工作落实到“最后一米”、“最后一人”,真正建立起“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无缝隙的城市环卫管理网格,确保了城市环卫管理的责任落实和高效运行。